鄉村環境大變樣 生態家園展新顏
大坪農場黨委書記、場長鄭云良(左二)到鄉村學校檢查指導工作。
教育創強顯成效。
生活環境大改善。
膠園示范有基地。
水利設施年年修。
廣東省大坪農場位于普寧市區西南36公里處,屬國有農業企業,受揭陽農墾局和普寧市雙重領導。該場總面積27.84平方公里,轄4個行政村和1個橡膠管理區。該場農業特色突出,是普寧青梅主產區之一,也是農業部、省農墾總局投資創辦的“天然橡膠生產基地”之一。近年來,大坪農場黨委在經濟較薄弱的情況下,想方設法籌集資金,加大投入,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環境衛生整治和村居植綠覆綠 “三大工程”為突破口,全力推進民生工程建設,改善了各村的村容村貌,實現了村莊的綠化、美化、凈化。鄉村環境的變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群眾的生產和生活,群眾的素質提高了,建設美好家園的勁頭也高了,每天都在享受著美麗鄉村的建設成果,享受著和諧幸福的生活。
一把手感言
近年來,大坪農場根據上級的安排,精心組織,統籌謀劃,以美麗鄉村“三大工程”建設為突破口,展開了一系列改變農村面貌和落后生產生活方式、建設美好家園的變革。經過全場上下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顯著成效。農村人居環境、精神面貌和黨群干群關系發生了明顯變化,實現了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深化農場改革,促進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同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宗旨,加大投入力度,進一步促進農場職工和鄉村群眾增收、美化村容村貌、優化發展環境,讓全場鄉村更加美麗,讓鄉親們更有幸福感。
——鄭云良
以科學規劃引領美麗鄉村建設
寬敞整潔的公路、隨風搖擺的景觀樹、美觀大氣的路燈、漫山遍野的橡膠林……近處藍天穹幕背景下整齊的民房、整潔亮麗的樓群,遠處叢疊錯落的山色……既有現代小城鎮的美觀便利,又有鄉村青山綠水的風貌。如今的大坪農場鄉村風景如畫,儼然成了現代版的“世外桃源”!誰能想到此前還是和全市諸多鄉村一樣平凡而普通:村道、巷道坑坑洼洼、崎嶇不平,部分鄉村垃圾滿地、污水橫流,群眾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
近幾年,特別是美麗鄉村建設實施以來,該場搶抓先機,率先破題,向農村環境積弊開刀、向不良衛生習慣亮劍,吹響了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環境衛生整治、村居植綠覆綠“三大工程”的號角。
“規劃是基礎,是關鍵,規劃得好才能建設得好、管理得好。”大坪農場黨委書記、場長鄭云良感慨地說。為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該場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負責對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的謀劃和部署、協調指導和組織推動。并召開動員會議,制訂實施方案,立足農場實際,提出建設思路和目標任務,并邀請有關專家對全場鄉村進行規劃編制。
隨后,該場立足各村區位、人文、生態、產業等優勢,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制訂了生態綠化專項設計和環境整治方案,使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既有理論依據,又符合實際。同時組織有關人員赴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開展得較好的鄉村參觀學習,促使干部職工以更加開闊的思路、創新的理念,積極投入到美麗鄉村建設中。
以狠抓基礎加快美麗鄉村建設
美麗鄉村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大坪農場千方百計籌集資金,大力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階段來,該場先后投入800多萬元,完成村道水泥硬底化13條總長28.5公里;投入150多萬元,加固維修水壩、堤圍5處;對全場450名困難職工的危舊房進行改造,每戶給予5000元的補助;完成轄區各行政村(居)共25個“一事一議”項目,主要是文化活動廣場、水壩、堤圍加固等項目;投入45萬元,新建大坪尾小學教學樓1幢,建筑面積420平方米;在做好規劃的基礎上,分步實施,啟動場部小區改建工程,加快場部小城鎮建設。
在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該場進一步整合涉農項目資金,將推進美麗鄉村“三大工程”建設與“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機制建設進行無縫結合,并加以捆綁實施,達到建設效果最大化。
以環境整治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離開農場不久,竟然找不到路啦!”在外地打工的官先生,老家在大坪農場石鏡美村,近日他回到家鄉時,對村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贊嘆不已。“以前村里垃圾滿地,污水橫流。現在好了,垃圾定點投放,集中收運,村道、巷道硬化、美化、綠化、亮化、凈化,這幾年真是大變樣啦!”官先生眼里看到的變化,得益于大坪農場積極推進美麗鄉村“三大工程”建設的結果。
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是重要的民生問題,事關農業可持續發展、群眾切身利益、農村和諧穩定。在建設美麗鄉村進程中,大坪農場堅持從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群眾最迫切希望解決又最能凝聚民心的環境衛生整治入手,突出重點,急事先辦,讓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該場首先是積極開展環境美化活動。制訂了村規民約,加大對各村特別是主要交通干道和主要河流兩側違章建筑的治理力度,規范戶外廣告、招牌、廣告燈箱的設置;整治供電、通信、廣播電視線路亂拉亂設現象。其次是加大綠化建設力度。近年來,該場多方籌措資金120萬元,投入到村居植綠覆綠工程中,打造鄉村綠色走廊總長4.8公里、鄉村綠色小廣場4個、綠色校園5個,使全場鄉村實現凈化、綠化、美化;全場主要道路全部配套路燈,保持四季常綠、有樹有花,夜里路燈明亮,白天景色宜人。再次是大力開展衛生整治活動。投入15萬元建設垃圾池20個,收集點全面覆蓋各個自然村,并配備專職環衛人員定點及時清理垃圾;各村配備專職清潔工負責打掃村內各條村道,村容村貌得到全面提升。同時,該場根據“一鎮一(轉運)站”和“一村一(收集)點”的目標要求,積極發動社會賢達捐資和爭取上級專項資金,投入70多萬元建設面積100平方米的垃圾轉運站1座,并購置設備,目前垃圾轉運站已建成投入使用;計劃投入20萬元建設垃圾填埋場,解決垃圾填埋問題,目前已完成勘察和設計預算,近期將動工建設。該垃圾填埋場建成后,將實現全場垃圾定點收集、統一轉運、統一填埋,解決“垃圾圍村”現象。
以產業發展支撐美麗鄉村建設
“住上好房子,還要過上好日子。”大坪農場把產業發展放在美麗鄉村建設的首要位置。作為農業部、省農墾總局投資創辦的“天然橡膠生產基地”之一,該場全力抓好主導產業橡膠種植及撫管工作,按照新技術管理規程和生產作業管理程序進行規范化管理,高起點,大投入,促速生快長,做好膠園的建檔工作,定期開展檢查和技術指導,做好施肥、除草、噴藥和防風工作。同時,積極開展橡膠“六齡苗”工程撫管勞動競賽活動,對“六齡苗”工程林段加強管理,加大投入,建立膠園示范基地,充分調動廣大職工和群眾的生產積極性。目前,該場已種植橡膠5650畝。
在大力抓好主導產業的同時,大坪農場積極鼓勵農場職工和鄉村群眾發展自營經濟。2015年,該場自營經濟實現總產值2075萬元,從業人員人均收入21860元,人均收入5萬元以上的自營經濟戶達到486戶。全場有900多戶貧困職工及鄉村群眾通過發展自營經濟實現脫貧致富,自營經濟已成為助推農場經濟跨越發展的新的增長點。
值得一提的是,該場的石鏡美村及大坪尾村盛產青梅,素有“梅鄉”之稱;涼亭村的“八仙茶”頗有名氣,暢銷各地。其中,涼亭村群眾利用當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茶葉生產。在該村的帶動下,目前全場茶葉種植面積達500多畝,年總產量達80噸,已有種植大戶18戶,年創產值800多萬元。
以教育創強給力美麗鄉村建設
走進大坪農場大坪尾村的小學,嶄新的教學樓,寬敞明亮的教室,干凈整潔的跑道,寬闊的運動場……整個校園充滿濃郁的現代氣息。
“如今,學校變漂亮了,學生們的學習環境比以前好了,教學教研條件變得更好了,我們教育好學生的勁頭更足了。這都得益于學校開展的教育創強工作。”大坪尾小學的教師們對學校環境改善感到高興。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大坪農場結合美麗鄉村建設,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核心,以硬件建設和隊伍建設為重點,全力推進教育創強各項工作,改善各村學校的辦學條件,提升教育教學水平。該場把教育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好抓落實,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及時研究和解決教育發展過程中碰到的困難和問題,積極爭取上級黨政和有關部門的支持,加大對該場教育創強的資金傾斜和扶持力度,廣泛發動群眾、鄉賢和社會各界捐資,全面提升學校的硬件設施設備水平。該場先后投入資金550萬元,完善農場幼兒園、各小學的基礎設施和設備配套建設。全場5所小學新建教學樓共2200平方米,體育活動場地13個、面積7100平方米,擁有教學計算機169臺,配備功能室119個,改善了學校的辦學條件。
在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該場大力抓好“強師興教”工程,高水準實施人才戰略,有效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同時,廣泛發動鄉賢捐款成立獎教獎學基金,實行獎教獎學制度,大大提高了教師從教的積極性和學生學習的熱情。
以社會治理保障美麗鄉村建設
美麗鄉村建設需要穩定的環境。大坪農場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大力加強平安建設,為群眾打造一個平安穩定的社會環境,同時創新社會治理,解決一批信訪遺留問題,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場”。
該場認真貫徹落實揭陽市委關于“抓基層、強基礎”的工作部署,進一步強化民主法制建設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嚴厲打擊“兩搶一盜”、“涉毒”、“涉賭”、“涉假”等違法犯罪活動,為群眾打造平安、穩定的社會環境。為有效解決好新時期社會矛盾問題,該場還創新社會治理,以“問題村”整治、“軟弱渙散村”幫扶、“黨員干部普遍直接聯系群眾”和“黨員代理服務”等為契機,加大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力度,堅持領導接訪、分工包案制度,暢通群眾信訪渠道,引導群眾合理表達訴求,妥善解決信訪積案,把矛盾解決在基層,連年來,該場沒有出現越級上訪事件。
同時,該場積極推行“村內事、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的民主決策機制,多次召開群眾大會,向村民發放倡議書,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群眾參與建設美麗家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群眾投資投勞、自己動手,改善居住環境,建設美好家園。
“美麗鄉村是我家,農村不比城里差。”這已成為大坪農場職工和鄉村群眾的共同感受。如今,該場職工和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大幅改善,農村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置身于該場廣大鄉村,眼前美麗舒適和諧的人居環境讓人流連忘返——村子變美了、變靚了,群眾的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撰文:張曉生 邢曉榮 鄧建生 鐘傳浪 攝影:張曉生
漫步在大坪農場的場部小區,可見處處綠樹成蔭、花團錦簇,猶如進入“世外桃源”。